第35章 “江营长就惯着她吧!”……_驻岛大佬家的甜软小美人[年代]
一杯八宝茶 > 驻岛大佬家的甜软小美人[年代] > 第35章 “江营长就惯着她吧!”…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5章 “江营长就惯着她吧!”……

  无弹窗,更新快,免费阅读!

  等到做好饭之后,江源和江奇往屋里跑,跑的时候还回头喊了江果果一声。

  三个孩子兴冲冲回屋,等到再出来时,已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。

  过新年,哥哥和小嫂子给他们买了新衣裳,一大早的,大院里其他孩子们都已经换上了,可江家仨孩子担心做饭打扫时会将衣裳弄脏,直到现在才换上。

  到了这一刻,一早就穿好新衣裳的宁荞终于显得不这么违和了。

  她看着江源、江奇和江果果欢快的身影,眼底笑意渐浓。

  其实这三个孩子,和江珩走在一起,谁都能看得出他们是一家人。江源随了他哥深邃的轮廓,但与他哥略显疏淡的气质不同,在正派中多了些憨厚。江奇的眼睛和他哥有些像,只是小少年爱笑,眼睛时常笑得弯弯的,亲和力十足。江果果是女孩子,五官较柔和一些,高挺的鼻子给她增添些许英气,而鼻尖精致小巧,显得俏生生的。

  宁荞想起,之前她嫂子焦春雨说,找爱人得找看得顺眼的,不然一辈子这么长,看着糟心。现在她不光找到一个英俊的爱人,家里还有一堆赏心悦目的弟弟妹妹们呢。

  这婚结得也不算亏。

  一家人换上新衣裳,齐齐整整地坐在饭桌前吃团圆饭。

  宁荞抢着给大家盛汤,小碗搁在江珩面前时,她问道“过年呢,你不穿新衣服吗”

  “我又不是小孩子。”江珩淡声道。

  宁荞

  她也不是小孩啊

  大院里,家家户户都忙碌并快乐着。

  二十年来,这是傅政委和骆书兰头一回自己过年,一家三口变成一家两口,夫妻俩还有些怅然。

  “如果没有出过这些事就好了,倩然能在家里和我们一起吃年夜饭,一家三口的,多好。”骆书兰感慨道。

  “要不是小江和他媳妇,指不定咱们现在不是一家三口过年,是一家四口。”傅政委指了指边上的空位,缓缓道,“当时闹得这么厉害,我们拗不过闺女,真让他俩结婚也说不定。大过年的,闺女坐在你边上,姓陈的那混账小子成了咱女婿,坐在我边上,怄不怄得慌”

  照原先的发展,这事还真不是没可能,骆书兰一个激灵“大过年的,别说这晦气话”

  “所以啊,咱得感谢小江和他媳妇。”傅政委说,“现在倩然虽然没在咱们身边,可回老家陪陪她爷爷奶奶,老人家高兴,她离了这伤心地,也能早点把心情调整好,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。”

  “你不是说闺女是个逃兵,气她逃避现实吗”骆书兰抬起眼。

  傅政委叹了一口气“那有什么办法我是她爸,还真跟她置气以前以为养孩子就只要给口饭吃,把她拉扯大就行了,没想到孩子大了,还有一箩筐的事要操心。幸好咱们就只有这一个闺女,要不然,头发都不够白的”

  骆书兰笑了“叹什么气呢,这是过年。”

  她起身,去厨房拿了个盘子,用干净筷子将一早捏好的肉丸子装起来,说道“我上宁荞家一趟,这孩子说是结婚了,要照顾好些个弟弟妹妹,其实自己也就是个孩子,这除夕夜,一家子做不出这么多像样的菜,我给他们送点。”

  这肉丸子,是骆书兰的拿手菜,捏得圆滚滚的,放够了肉,轻轻咬一口还弹牙。

  她端着盘子出门,走到江家门口,敲了敲门。

  还没人来开门呢,她就忽然觉得不对劲。

  这么香的味儿,哪里传来的

  江果果跑来开了门。

  香味就直接冲着骆书兰的鼻尖飘来了。

  往屋里一走,她一眼看见桌上琳琅满目的菜。

  炸春卷、红烧鱼、炒花生米、椒盐皮皮虾、八宝饭、四喜丸子,连猪肉炖粉条和炖鸡汤这样的硬菜,他们都能捣鼓出来。

  一时之间,骆书兰端来的肉丸子都显得黯然失色。

  之前傅倩然和宁荞闹得并不愉快,江家小俩口什么都没说,但骆书兰知道隔阂必然是没有消除的。再加上家里三个小的,平时熊归熊,可爱恨分明,如果这会儿给她脸色看,她也不好说什么。

  这盘肉丸子肯定是不受欢迎的,骆书兰犹豫了一下,正想着要不要回家,忽然宁荞迎上来。

  “书兰姐。”宁荞软声道,“这是肉丸子吗我能不能尝一尝”

  “当然可以了。”骆书兰的表情突然就变得轻松,笑容满面道,“这就是给你们家拿的,还怕你们不爱吃。”

  宁荞直接伸手拿了一颗肉丸子。

  浓郁的肉香味在唇齿间绽放,一尝就知道用足了料,比炸豆腐丸子好吃多了。

  吃到美食,会让人心情愉悦,宁荞细细咀嚼,连话都还没有来得及说,唇角扬起的笑容就已经足够感染人。

  江果果见状,也蹦蹦跳跳跑上来“我也想吃一个。”

  宁荞拿了一颗,往她嘴巴里塞。

  江源早就已经馋了,吞了吞口水,刚一上前,就对上骆书兰热情的笑脸,怕弄脏手,回头拿了一双筷子“那我也尝了”

  江奇这段时间,烦死傅倩然了。

  他都十二岁了,光从哥哥嫂嫂的对话中就能猜出倩然姐和小嫂子有矛盾,傅倩然还没回老家的时候,每回他在大院碰见她,都要幼稚地赏她一个白眼。

  可是,这是连小嫂子和二哥四妹都夸的肉丸子啊

  他也想知道,什么肉丸子这么好吃,好尝尝味儿,研究一下怎么做。

  江奇犹豫了一瞬,抬头对上骆书兰期待的目光,和小嫂子鼓励的微笑。

  他把心一横,过来吃了一口肉丸子。

  嚼了几口,他眯起眼睛。

  还不错,挺好吃的。

  “这个”江奇问,“怎么做的”

  一家人都笑出声。

  江珩也在笑,请骆书兰坐下一块儿吃。

  骆书兰心底的失落早就已经被冲淡,往桌上放下肉丸子,说道“不了不了,老傅还在家里等着我。你们爱吃这个,下回我再给你们做。”

  等到骆书兰都出门口了,江奇还在后边喊“下回还是直接教我怎么做吧”

  大年三十,谁家中午都只是凑合着吃一顿,至于正式的年夜饭,是在下午四点左右开吃的。

  吃完饭,江家一大家子人麻溜地洗碗,收拾八仙桌,外边还是亮堂的。

  大院里愈发热闹,弟弟妹妹们急着去玩,宁荞和江珩便自己留下来收拾厨房。

  洗好的碗,要擦干净再收起来,在娘家时,宁荞见母亲这么做,便也学过来。她一个接着一个擦碗,江珩在边上接。接过的时候,他在想,碗再湿,搁那儿也能干,为什么要擦

  但这一刻,是属于他们小俩口单独相处的时刻,他不愿意打断。

  大院里,江源和江奇正和几个与他们岁数相仿的男孩玩摔包。摔包是用废弃报纸或书本叠出来的纸制四方块,江源一摔一个准,四方块一翻过来,就算赢了。不服气的伙伴悄悄地学,用尽浑身力气一拍,愣是没翻过来。

  江奇将二哥拉到一边去,小声道“二哥,你是怎么摔的教教我。”

  江源也压低声音“得用巧劲儿。”

  自家的弟弟,自己教,江源丝毫没有保留,教得江奇分分钟掌握技巧,兄弟俩大杀四方,收获一堆四方块。

  这四方块虽然没用,却是他们实力的象征,往兜里一揣,乐得眉开眼笑的。

  江果果在边上不远处踢毽子。

  自从小嫂子教她要和小伙伴们和睦相处之后,不经意间,她交到了好些个朋友。这些朋友都是詹霞飞带来的,小女孩们玩在一起,欢声笑语响彻大院。

  江果果的毽子踢得高了,没接住,朝着詹霞飞的方向而去。詹霞飞灵活一踢,将毽子接得稳稳的,便踢便哼着童谣,动作漂亮又利落。

  詹霞飞一口气踢了百来次,边上江果果一直站着等,等这毽子一不小心踢断了,詹霞飞才脑子轰一声。完蛋了,江果果这么难相处,肯定要生气。

  詹霞飞抿着唇,心虚地看着江果果。

  两个小女孩僵持在原地,沉默许久。

  突然,江果果蹲下来捡起毽子“现在轮到我啦”

  詹霞飞

  野蛮人江果果居然转性了。

  天快要擦黑的时候,江珩带着宁荞在小院里生火。

  在这军区大院里,聚集了天南地北的军人和家属,一些人的老家有在除夕夜烤火守岁的风俗。一家子人围在炭火边聊天守岁,寓意着趋吉避凶,来年的日子能红红火火。慢慢地,整个大院的军属们都延续这个风俗,每当天快黑的时候,便开始在自家小院生火。

  柴火是江珩和两个弟弟一早就捡来的,他说是让宁荞帮忙,可实际上她什么忙都没帮上,坐在一旁,只当个陪聊的。

  生起火时,宁荞蹲着,将手往前伸了些。

  江珩一只大掌握住她的两只小手,挡了挡火光。

  “风朝这边吹,小心烫。”他沉声道。

  掌心传递来阵阵温热。

  宁荞抬起眼,与他对视。

  火苗柔和,映衬着他幽深的双眸,仿佛透着别样的光芒。

  这也是唐副营长和他媳妇过的第一个年。

  其实从苏青时嫁进门之后,唐鸿锦就没让她干过活,他以为这次也是一样,可没想到在他去接回一对双胞胎时,进门就看见媳妇将饭菜端到桌上。

  几个月的相处,唐鸿锦很有耐心,他给了苏青时最大限度的包容与爱。

  很显然,她终于感受到了。

  唐鸿锦不知道她这是出于什么心理,或许是感激,但他不在乎。

  只要他们夫妻俩一直生活在一起,他相信,他们的感情总会越来越好。

  因为打从第一眼见到她的那一刻起,唐鸿锦就已经认定了她。

  吃晚饭时,苏青时破天荒和唐鸿锦聊了很多。

  聊她的童年。

  唐鸿锦心疼她儿时的遭遇,搭着她的肩膀,让她靠在自己怀里。

  团团和圆圆什么都不懂,乖乖吃完饭,就开始坐在饭桌边等待。

  唐鸿锦和苏青时不至于让孩子们学着洗碗,他们的手这么小,拿不稳粗瓷碗,很可能会打碎。

  夫妻俩收拾时,回头看见两个小朋友坐得高高的,眼巴巴盯着他们瞧。

  苏青时和唐鸿锦相视而笑。

  唐鸿锦心里头是觉得苏青时好的。当舅舅的,要接两个小的回家住,别说是当年在老家了,就算现在在军区大院,就算部分军属念过书、有文化、通情达理,可多两个孩子就多了两份负担,大部分还真不一定能同意。

  但苏青时不一样,她面冷心热,虽没有主动照顾孩子们,更没办法将他们视如己出,但愿意和他们生活在同一屋檐下,已经是对孩子们最大的宽容。

  唐鸿锦深情地望着苏青时“以前我姐这么为难你,你还愿意”

  “人都已经不在了,我早就原谅她了。”苏青时语气平静道。

  团团和圆圆还坐在饭桌前等。

  听托儿所里的小朋友们说,过年是有压岁钱的。可两个小不点等了好久,等到天都黑了,舅舅舅妈都喊他们回屋睡觉了,还是没有收到压岁钱。

  “哥哥,是不是没有哇”圆圆小声问。

  团团的胖手指在嘴角比了个手势“嘘,不能问。”

  圆圆的脑袋耷拉下来。

  兄妹俩在很多亲戚家住过,对好多道理似懂非懂,但多少有些概念。

  他们知道,每个大人都是缺钱的。否则三姑和三姑父就不会成天为钱吵架,吵得将筷子狠狠砸在桌上,砸得震天响。

  “团团圆圆,去睡吧。”唐鸿锦说。

  门外传来欢笑声。

  两个小不点眼巴巴地望出去。

  “是不是想出去玩”苏青时问。

  团团和圆圆眨了眨眼,两只小手紧紧握在一起。

  大过年的,谁家孩子都没有这么早睡的。

  苏青时同意他们出去玩一会儿。

  团团圆圆一听,两只手摁着椅子,屁股往后挪,小脚丫落地。

  望着他们难得欢快的背影,唐鸿锦的心一暖,从后面搂住媳妇,下巴抵在她的肩膀上。

  “别。”苏青时感受到他的动情,说道,“我今天不太舒服。”

  “哪里不舒服”

  “有点想吐。”

  唐鸿锦立即变得严肃,搀着媳妇的胳膊,扶她回房休息。

  江果果和二哥三哥已经跑回来烤火。

  江源和江奇心思粗,不如小丫头直觉敏锐,打扰了大哥和嫂子约会还不自知,两个人挤进他们中间,一屁股坐下,直接将小俩口分开。

  看着大哥很不满意的神情,江果果摇摇头。

  傻不愣登的二哥和三哥。

  “好暖和啊”江奇搓了搓手,将脸凑上前。

  “脸给你烤黑。”江源斜他一眼。

  江珩伸手,将江奇的脸盖住,随意往边上一推。

  宁荞忍不住笑。

  一点都不温柔的江营长。

  江家一家子,围坐在火堆旁谈天说地。

  江珩很难想象他们还能再次拥有这样的瞬间,火苗跃动,照得宁荞的小脸笼在光芒之下,他时不时看她,看着她唇边始终柔和的笑意,心才踏实下来。

  江源、江奇和江果果是三个缺心眼的,在最高兴的时候,没有忆苦思甜。

  他们总觉得,小嫂子本来就该在身边,此时还是一个劲傻乐,从边上拾些小柴火,往火堆里丢,听着里头发出的“噼里啪啦”声响。

  宁荞双手托着下巴,静静地感受此时的美好。

  第一次在海岛过年,她以为自己会特别特别想家,惦记妈妈做的年夜饭,惦记爸爸跑去买的糖葫芦,惦记坐屋里看哥哥在职工大院放鞭炮的喜庆热闹场面,但并没有。

  母亲在信里说,这一年,焦春雨的父母也回一起陪着她去宁家吃团圆饭。

  还有江老爷子。

  思念是必然的,可这份惦念,只是藏在心底最深处,触碰时不觉得伤感,相反,因为相信远在安城的一家人也能过得很好,宁荞很放心。

  “对了。”宁荞起身,往屋里跑,“我去拿个东西。”

  她身姿轻盈,小跑着来回,出来时手中拿着几个红纸包。

  用红纸包压岁钱,也是宁荞从长辈那里学来的,展开之后,里面放着几毛的压岁钱。那会儿小的时候,父母给她压岁钱,后来哥哥参加工作,也给她包,她还不好意思,红着脸收进口袋里。

  现在她结婚了,变成大人,也给弟弟妹妹们包了压岁钱。

  三个大孩子收到压岁钱,喜出望外,动作很谨慎地拆开红纸,生怕一不小心撕破了钱。每个人的红纸里都包着整整两块钱,出手太阔绰,江果果第一个欢呼起来。

  江奇跟着她一起欢呼,已经开始寻思着等供销社开门,就去买点稀罕的玩意儿。

  江源同样惊喜得不得了,可谨慎如他,将弟弟妹妹摁得死死的“财不可露白”

  江珩失笑,也从军装口袋里拿出给他们准备好的压岁钱,一张大团结。

  他的压岁钱,没用红纸包上,弟弟妹妹很嫌弃,撇着嘴角摇摇头。

  江珩将手往后收“爱要不要。”

  “要要要”

  三个孩子立马伸手去抢,抢到手之后,笑得合不拢嘴。

  “好多啊我们怎么分”

  “一张大团结是十块钱,我们三个人,这不好分。”

  江源和江奇对着钱犯难。

  江果果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俩“十块钱平均分成三份,这都不会,所以说什么叫念书的重要性”

  “那你说怎么分”江奇不服气地反问。

  江果果拿着钱,小手晃了晃“我们一人三块钱,剩下的一块钱,给小嫂子。小嫂子没有压岁钱,好可怜啊。”

  “她有。”江珩另外拿出一张大团结,交给宁荞。

  弟弟妹妹们

  小嫂子不可怜了,可怜的是他们仨

  宁荞收到这张大团结,有一点点扭捏。

  她犹豫了一下,手塞进口袋里,也不知道该不该拿出来。

  想了想,她将红纸包塞给江营长,说道“你的。”

  “我也有”轮到江珩讶异。

  “大过年的,图个吉利嘛。”宁荞轻声道,“不许嫌少”

  一家子人坐在小院的火堆边分发着压岁钱,都看乐了其他小院的军人和家属。

  一人一个红包,谁都不落空,这回的大年三十,江营长和他媳妇可下血本了。

  江珩不知道其他人正在谈论着他们。

  此时的他,握着宁荞给的红纸包,没有打开,也不舍得打开。

  从小到大,很少有人会照顾他的感受。

  最小的时候,父母还在身边,父亲忙,母亲带他随军。母亲性子软弱,父亲提醒他,要像个小男子汉一样,撑起这个家。江珩记住这一边,小小年纪就喜怒不形于色,像个小大人,保护母亲。

  到两个弟弟陆续出生,母亲没有这么多精力,他们便成了江珩的责任。

  后来父亲牺牲,母亲生下妹妹之后离开,爷爷突然病倒,江珩更加当仁不让,承担起整个家的重担。

  弟弟妹妹们办入学、买学习用品、过年给他们置办新衣、发压岁钱,这些早就成为江珩一个人的事,谁都没有想过,那时的他也还小,偶尔也有脆弱的时候,希望被照顾。

  他早就已经不太记起当年和弟弟妹妹们站在爷爷跟前,同样渴望得到压岁钱的期待。因为每次到了最后,爷爷总会忘记,而他也从不会为这些小事计较。

 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,江珩也早就已经习惯。

  可宁荞细心地注意到这一点。

  她为他也包了一份压岁钱,红纸折叠得整整齐齐,看得出来,叠得很认真。

  江珩将这红纸包收好。

  他想,自己永远都不会拆开。

  他要珍藏这一份用心的温柔。

  宁荞分完了压岁钱,余光察觉到两道小小的身影。

  是团团和圆圆,歪着脑袋,很安静地望着他们这个方向。

  两个小朋友胆小怕生,宁荞没有让他们过来,而是走上前去。

  等到小嫂子一走,江奇终于找到机会,问了大哥一个藏在自己心底好久好久的问题。

  “大哥,上辈子我后来当厨师了吗”

  火光之下,江奇的眸光更亮了,他抬手,假装握着大锅铲,煞有介事地挥了挥。

  江珩望着他的手,有短暂的沉默。

  上一世,江奇没有成为厨师。

  直到现在,江珩还没有记得当时宁荞惨死的具体经过,可他记得江奇最后,这正在火光中挥舞着,用来拿锅铲的手,被生生地废了,同时被废的,还有一只腿。

  他躺在血泊中,死死摁着自己的胳膊,流下眼泪,还嘶吼着要为小嫂子报仇。

  “我呢我呢我有没有考上高中呀”江果果也问。

  上一世,江果果没有考上高中,她甚至没上过初中。

  小丫头去找伤害小嫂子的人,要为她复仇,可这么小的孩子,有勇无谋,丢了性命。

  江珩闭上眼。

  “有。”江珩说,“江奇成了厨师,果果考上高中。”

  两个孩子高兴坏了。

  江源动了动唇,欲言又止。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,也不敢问。

  如果将来的他,一事无成,不是很给大过年的好心情添堵吗

  江珩与江源对视。

  二弟是在三弟之后出事的,被公安带走的那一天,他扬着下巴,挑衅地说自己不会后悔。江源锒铛入狱,江珩去探视他,却被拒绝。

  江珩不知道自己的下场,只可以确定,到最后,他和弟弟妹妹们,确实为宁荞报仇。

  只可惜,公道回来了,宁荞却回不来。

  除了宁荞,还有死在九岁那年的江果果、终身残疾的江奇、被判了几十年的江源

  上一世,他们下场凄凉。

  而后,在最绝望时,他重生了。

  江珩心头一梗,但逐渐释怀。

  就当那是一场噩梦。

  噩梦会醒,现在他们一家人,都已经醒了。

  “江奇。”江源转头问老三,“找到梦想是什么感觉”

  “激动开心”江奇挠了挠头。

  “是热血沸腾的感觉啊”江果果现身说法,“我解出一道难题时,就是这样的感觉”

  江源排行老二,上有沉稳能干的大哥,下有调皮大胆的三弟和古灵精怪的妹妹。相较之下,他是最平凡,可以随时被人忽略的。

  可他也很想,在人群中熠熠发光。

  默默地,江源记下弟弟妹妹说的话。

  找到梦想时,热血沸腾的开心滋味

  他也希望某一天,自己同样能有这样的体会。

  “你们在看什么呢”宁荞蹲在两个小不点面前,“要不要去烤火”

  团团和圆圆摇摇头。

  宁荞揉了揉他们俩的脑袋“你们刚才,是不是在看大人分压岁钱呀”

  团团和圆圆眨巴着眼睛,惊讶地看着宁荞。

  大人就是大人,什么都知道。

  到处都是在自家小院烤火的军属。

  当听见宁荞这样对两个孩子说时,他们小声议论起来。

  “小宁同志该不会要给唐副营长家的一对双胞胎包压岁钱吧”

  “那俩孩子是唐副营长家的,当舅舅舅妈的都不给压岁钱”

  “先别管人家舅舅舅妈怎么样,小宁同志如果给这钱,那我可真觉得没必要”

  “有钱也不是这么花的,这不是老好人吗”

  大院里溜达着的团团和圆圆,已经在宁荞的引导下,说出为什么需要压岁钱。

  听完他们说的话,宁荞笑道“你们等一等。”

  团团和圆圆很听话,大人让他们等,他们的小脚丫就像被钉在地上似的。

  月光皎洁,别的小孩在院子里玩耍,笑声不断,到处都有跃动的火苗,他们也只是仰着脑袋看,兄妹俩两只小手牵得牢牢的,一动不动。

 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宁荞回来了。

  在烤火的一些军人和家属们,都站了起来。

  “你管人家给不给小孩压岁钱,人家有钱,乐意怎么分就怎么分。”

  “她是想帮这俩小娃娃吧。”

  “帮人是没底的,帮了这个,下一个呢”

  “这么多钱,咋不分我一点”

  团团和圆圆看见向自己跑来的宁荞。

  “我回来啦。”宁荞跑到他们跟前,从兜里拿出两张纸。

  团团和圆圆低着头看,异口同声地问“这是什么哇”

  “你看这个。”宁荞指了指上面的画,“这是飞机。”

  “这是飞机票,一人一张,以后你们就可以去找爸爸妈妈了。”

  两个小团子的眼睛睁得更加圆了。

  宁荞也没见过飞机票长什么样,她是照着火车票的样式画的,分别写上他们兄妹俩的名字。

  这会儿,她轻声哄着“小朋友不能自己去坐飞机,等到长大之后,十八岁了,才可以带着这机票去飞机场兑换真正的飞机票呢。”

  “你怎么有飞机票呀”

  “本来是没有的。”宁荞揉了揉团团和圆圆的小脸蛋,“但除夕夜,每个小朋友都能许一个愿望。所以你们俩的愿望,就成真了。”

  宁荞的声音很好听,像是在讲故事,轻轻柔柔的。

  团团和圆圆听得小心脏跳得很快。

  “什么时候才到十八岁呀”

  宁荞指了指自己“像我这么大的时候,就是十八岁啦”

  “还要好久呀。”圆圆的语气怯怯的。

  “不会的。”宁荞扬起唇,“每天好好吃饭,好好睡觉,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。”

  团团和圆圆听得一本正经。

  两张小脸蛋上,逐渐出现笑容。

  望着这一幕,军区大院的军人和家属们,沉默下来。

  是心疼孩子,也是没想到,宁荞竟能想出这样一个主意。

  孩子们父母离开了,这是无法逃避的事实,残忍而又无力。

  但这一刻,他们更多感受到的,是温暖。

  因为他们第一次看见,团团和圆圆笑得这么开心,咧开嘴角,露出小米牙,眼底是属于孩童的稚嫩天真。

  在这个除夕夜,团团和圆圆无比珍惜地捧着属于自己的飞机票。

  两只小手捂得很紧,压在胸口的位置。

  两个三岁半的孩子,根本不知道钱的分量有多重,也并不真正在乎。

  于他们而言,金钱的意义,远远不及宁荞画的两张“飞机票”。

  这是在他们幼小心灵深处种下的一颗小种子。

  带着希望,生根发芽。

  从初一到初三,清安军区家属院的年味儿一直不减。

  等到初四开始,回老家休假的军人和家属们陆续返回军区,还带回来不少年货。

  如今已经是一九七四年的二月上旬,离宁荞上一世的死劫,只剩下两个多月的时间。

  江珩提前向部队领导申请,再接下来至少三个月内,他因家事无法出任务。

  入伍至今,江珩从未推辞过任何任务,哪里艰苦困难,他便主动要求,请领导将他往哪里派。现在他第一次提出暂时留在清安军区,不接受任何临时任务,领导自然同意了。

  只不过同意之余,部队领导还打着趣儿。

  “小江家里出什么家事了,怎么没听我家那口子说起来”

  “难不成是家里有喜”

  “家属院倒真有人家里有喜,不过是小唐。他媳妇前两天上医院,检查出怀孕的消息,小俩口乐坏了。”

  “小唐又重新打了一份报告,说要让自己母亲再来一趟,照顾他怀孕的媳妇。”

  苏青时怀孕了,这和上一世相同。

  江珩回忆上辈子的种种人和事,记在纸上,一环扣一环,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。

  江源和江奇发现,大哥经常独自一人在书房,待到深夜。

  江奇并不关心,可江源好奇,便去问大哥。

  大哥交给他一个任务。

  保护小嫂子。

  江源凑上前,看了一眼大哥纸张上的文字。

  字写得潦草,用深蓝色的钢笔圈出几个名字。

  江源不太理解,发现其中一个名字最为陌生“大哥,纪龙是谁”

  大院里,并不是谁都了解宁荞的为人。

  仍然有人在猜测,江营长家媳妇肯定是丢了工作没好意思说,嘴硬坚持是自己辞职不干的。

  可有家属带回个消息,说是文教局处分了军区小学一位姓纪的男老师,听说这纪老师原本是想找宁荞麻烦,可没想到偷鸡不着蚀把米,最后名声扫地。

  军属们在这岛上住得久了,稍稍打听,总有人会卖他们面子,一来二去的,将整件事的前因后果拼凑起来。

  坚持要求校方和文教局对纪老师进行处分的,是宁荞。

  处分完毕之后,小姑娘还是很大的脾气,说不干就不干,辞得干干脆脆。

  这下所有人都懵了。

  江营长家新媳妇的脑子,是不是也缺根筋那可是正式单位月工资三十几块钱的正经工作,她不乐意受气,就不干了

  每个人都说,宁荞绝对会后悔。

  可人家每天乐呵呵的,从早到晚嘴角都翘得高高的,日子过得不要太好。

  “多辛苦才进的单位,说不去就不去了现在不后悔,但等年纪大一些,尝到了生活的苦,就知道军区小学这工作是她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。”

  “上回我跟她说,让她想清楚,好好考虑。她说早就考虑好了,现在不可能回头”

  “还说什么了”

  “她还说,工作还是应该干自己真正喜欢的,江营长也支持她。”

  “啧啧啧江营长就惯着她吧”

  大院里的军属们务实,实在听不得这样的说法。

  找工作得按照自己的爱好找这是什么话

  “您往里走,他们家就住前面左拐的最后一间院。”老门卫做好登记,请访客进家属院。

  所有人望过去。

  有人认出来,这是军区托儿所的聂园长。

  “聂园长去哪里”

  “看她往唐副营长家去,应该是为团团圆圆来的。”

  “就是,团团圆圆的舅妈都出来开门了。”

  “园长来找孩子,这不是很正常刚才聊到哪里了”

  聂园长按照老门卫指的路,走到左拐之后的最后一间院。

  这里一共两间房,她左右看了看,随手敲了门。

  出来的是苏青时。

  “找谁”苏青时问。

  团团圆圆探出脑袋“园长奶奶”

  聂园长问道“宁同志是”

  她“哦”一声,换了个方向,“打扰了,宁同志住那间吧”

  苏青时狐疑地站在原地,一时忘记将门关上。

  军区托儿所的聂园长,为什么来找宁荞

  与此同时,大院里的家属们还在继续刚才的话题。

  大家也不是存心和宁荞作对,主要是心疼这份工作。

  这小姑娘,娘家父母宠着,婚后爱人惯着,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。

  什么工作这么好找难不成还从天上掉下来

  可大家正说着,忽地一抬眼,看见聂园长重新敲了敲宁荞家的门。

  宁荞看了她一会儿,问道“您是聂园长对吗”

  “宁同志,我今天是为单位招聘的事来的。”聂园长笑道。

  大院军属们

  好工作真从天上掉下来了,请牢记:,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

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,更优质的阅读体验,书架与电脑版同步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ybbbc.cc。一杯八宝茶手机版:https://m.ybbbc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